近期,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,我区部分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。面对严峻考验,我区迅速行动,将抗旱保收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,广泛动员干群力量,科学调配资源,努力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。
无人机“一喷多防”作业
在潞华街道堡头村,山西神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正在谷田进行飞防作业,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旱情,还可预防病虫害。公司目前流转土地800余亩,主要种植谷子、玉米、大葱、大棚蔬菜等,为应对旱情,除无人机“一喷多防”作业外,公司还大力推广滴灌、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,并启用旱地机井、自建蓄水池等,同时安排专人每天查看土地墒情,进行针对性“补水”,确保每一寸耕地都能及时“喝上水”,为秋粮稳产吃下“定心丸”。目前,各农作物长势正常。
山西神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晓伟说:“我们这里有26亩大棚,大葱150亩、玉米500多亩,每天安排专人查看,哪些地块需要进行浇水、浇几许,进行针对性补水。结合气象软件的降水预报,提前规划灌溉时段,避开高温蒸发强的时段,进步浇水效率。现在农作物的生长情形比较平稳,可以保证产量。”
在辛安泉镇潞河村的1300余亩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里,抗旱同样有“巧法”:通过设备引浊漳河水经过过滤后再加进水溶肥,进行水肥一体化滴灌,每两行玉米间铺设一条长度100米的滴灌带,190余个出水口均匀出水,每天可灌溉五六十亩地。从春季播种开始,这已经是第五次大规模灌溉,每次需要10天左右完成。
种植大户宋建岗在这里承包了600余亩高标准农田,得益于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,他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远程操作灌溉,有效缓解了当前旱情影响。
辛安泉镇潞河村种植大户宋建岗说:“今年的旱情对玉米的长势确实有影响,然而我们使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种植模式,大大地缓解了旱情。”
区农业农村局职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
为准确掌握旱情,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几乎每天都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情况。据统计,受气候异常影响,全区受旱情影响3.5万亩,店上镇、史回镇、翟店街道等中西部地区影响较轻,东部的黄牛蹄乡、辛安泉镇等地旱情较为严重,尤其是在黄牛蹄乡上黄村、下黄村,辛安泉镇潞河等丘陵山地的农作物长势较差。
面对挑战,我区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响应,采取抗旱保浇、节水灌溉、适时气象干预等综合措施,力争做到能浇尽浇、应灌尽灌、能保尽保,牢牢守护粮食安全生活线。
区现代农业进步中心副主任申泽箭说:“我们迅速成立了抗旱减灾技术服务小组,组织农业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。大力推广节水灌溉、探墒播种、旱作栽培、地膜覆盖等抗旱技术,不仅能够节约用水,还能为农作物精准提供水分。积极协调,统筹调配农业机械和水利灌溉设施投入抗旱作业,确保灌溉设施能正常运行,保障农田的灌溉用水。”
来源:潞城融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