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黄河铁牛是干什么的 黄河铁牛发现始末 黄河铁牛原理

黄河铁牛是干什么的 黄河铁牛发现始末 黄河铁牛原理

“黄河铁牛”位于永济市城西15公里处,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,共计4尊。公元725年,4尊铁牛被打造而成,并伫立在黄河两岸。可是随着黄河变迁,4尊铁牛也被黄沙埋没。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时候,由于降水量小,河水流量也没有往年多,黄河铁牛也因此显露身形,沿河两岸的大众下水时经常可以摸到铁牛牛角,在河上来往的船只也很容易被铁牛的牛角刮伤。

到了50年代以后,大众为了治理黄河,便在三门峡库区蓄洪,黄河水的大量减少再加上河水西移,黄河铁牛已经被埋在黄河水面下的2米深的河滩里。直到1989年,4尊黄河铁牛才被当地博物馆挖掘出来,同时出土的还有铁人、铁山、铁柱。4尊黄河铁牛高约1.9米,长约3米,宽约1.3米;牛尾后有横轴,直径约0.4米,长约2.3米。顺带提一嘴,横轴的轴头还刻有不同纹饰,分别有连珠饰、菱花、莲花等。

黄河铁牛出土后,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,如此“庞然大物”在黄河底下发现,不免让人产生“怪力乱神”的想法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“宝塔镇河妖”的说法,大众纷纷猜测:难道这些铁牛就是用来镇守黄河水妖的?不得不承认,大众的猜测还真的有一些道理,由于《易经’里面曾有记载:牛象坤,坤为土,土胜水。将铁牛置于黄河两岸,既可以对泛滥的河水加以震慑,又象征着征服水患、造福百姓。

后来,经过专家们的多番考察,最终确定,4尊黄河铁牛是唐玄宗为稳固蒲津浮桥、维系秦晋交通而造,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,乃是真正的“老古董”。据《春秋左传》记载:昭公元年,秦公子咸奔晋,造舟于河;《初学记》记载: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,今蒲津浮桥是也。

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曾说过:黄河铁牛是古代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,是中国人民对全球桥梁、冶金、雕塑事业的贡献,是全球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。”然而,虽然铁牛出土了,然而铁质文物的保存向来一个难题,由于铁器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后,极易生锈,倘若保护不力,4尊极其珍贵的铁牛很有可能被锈迹“吞噬”。

可是,专家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黄河铁牛在水下近1300年,身上却没有一点锈迹,想必古人早就考虑好了防锈难题。因此,专家决定就让铁牛露天放置,不需要刻意保护,任其自在进步就好。如今,31年过去了,4尊黄河铁牛的身上还是没有一丝锈迹,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,古大众究竟是怎样做到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