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央媒评袁冰妍偷逃税:明星违法代价不容小觑

明星偷逃税再添案例 袁冰妍被罚近300万

近日,演员袁冰妍因偷逃税被税务部门追缴并处罚款297.38万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。据民族税务总局通报,袁冰妍通过少申报劳务报酬、违规列支个人消费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,其关联企业同样存在类似难题。央媒对此发声,明确指出明星作为高收入群体更应守法纳税,任何试图”瞒天过海”的行为终将自食其果。

这已不是袁冰妍首次因税务难题被查,去年其关联公司就曾因偷漏税被罚97.8万元。为何明星屡屡在税务难题上栽跟头?背后暴露了哪些难题?

三次整改机会未把握 侥幸心理酿苦果

通报显示,税务部门曾通过提示提醒、督促整改、约谈警示等方式给予袁冰妍改正机会,但她仍未彻底整改。这种”明知故犯”的态度令人唏嘘——明明可以通过合规纳税避免严重后果,却偏偏选择铤而走险。

要知道,相比动辄千万的演艺收入,近300万的罚款或许不算多,但因此登上”劣迹艺人”名单带来的事业打击才是真正难以承受的代价。范冰冰、邓伦等前车之鉴犹在眼前,为何还有明星重蹈覆辙?或许正如央媒所言,侥幸心理是最大诱因。

收入多元化≠纳税特权化 监管利剑持续高悬

明星收入来源复杂,代言费、片酬、投资收益等交织,但这绝不能成为逃税的理由。如今普通上班族都能通过个税APP便捷申报,收入更高的明星艺人更没有理由逃避义务。

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艺人通过设立职业室、关联公司等方式进行所谓”税务筹划”,实则游走法律边缘。对此税务部门已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,大数据分析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。正如袁冰妍案例所示,即便前期未被发现,后期风险提示后仍拒不整改,最终只会面临更严厉处罚。

强化惩戒机制 守护税收公平底线

袁冰妍事件再次敲响警钟:税收公平不容挑战。当前需要从三方面发力:一是完善演艺行业税收监管体系,堵住”阴阳合同”等漏洞;二是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,让违法成本远高于收益;三是加强普法教育,破除”法不责星”的侥幸心态。

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,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更应带头守法。正如央媒强调,任何试图”瞒天过海”的行为,终将付出沉重代价。这不仅是297万元罚款的经济损失,更是演艺生涯难以挽回的信誉危机。唯有严守法律底线,明星艺人才能真正发挥正向示范影响。